慢性荨麻疹医案——王小艳
慢性荨麻疹医案
大家好!和大家分享一则小柴胡加石膏汤治疗儿童荨麻疹的医案。
首诊: 2024-01-09 孙** ,女,4岁
主 诉 |
全身红斑、风团伴痒5个月,加重2月。 |
现病史 |
患儿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红斑、风团,瘙痒,于外院以“荨麻疹”口服“地氯雷他定”,病情好转。2月前感冒后病情加重,皮疹发作范围明显变大,间隔时间亦缩短,患儿瘙痒剧烈,影响睡眠。
|
刻症 |
无明显怕冷、怕风,怕热,活动后比同龄孩子出汗多,夜间头部容易多汗,皮疹遇热发作加重,白天瘙痒明显,脾气大,爱哭,食欲一般,大小便可,因瘙痒眠差。无发热,无胸闷,无恶心、呕吐等不适。
|
既往史 |
过敏性鼻炎。 |
过敏史 |
无 |
体格检查 |
全身密集分布大小不等红斑、风团,部分融合成片,皮肤划痕征阳性。 全腹软,无压痛。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
全面辨证:
里热 |
怕热,出汗多,皮疹遇热发作加重,脉数; |
半热 |
脾气大,爱哭,眠差; |
里虚 |
食欲一般; |
中医诊断:瘾疹 西医诊断:荨麻疹
处方一:7付 水煎服 日一付
太子参6g |
柴胡6g |
黄芩6g |
生石膏12g(先煎) |
姜半夏3g |
炒鸡内金3g |
焦山楂3g |
炒麦芽6g |
生甘草3g |
生姜2片 |
大枣2枚(自备) |
|
处方二:3付 水煎外洗 日一付
地肤子15g |
黄柏15g |
白藓皮15g |
苦参15g |
医嘱:同时嘱咐患儿家属,如有胸闷、憋气及时就诊。
二诊: 2024-01-30
家长诉药后病情明显好转,自行到药店按照上方抓药继续应用一周。
目前皮疹发作频率及范围明显减少,瘙痒亦明显减轻,已不影响睡眠。患儿脾气好转,出汗较前减少,食欲仍一般,大小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处方:上内服方减石膏,余不变。7付 水煎服 日一付。
三诊: 2024-02-06
家长诉药后皮疹偶有小发作,很快可自行消退,全身无明显瘙痒。患儿脾气、食欲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处方:二诊处方继续应用一周。
医嘱:嘱家长如无明显发作,可暂停治疗。
2月后电话随访,皮疹未再发作。
复盘医案:
首诊:患儿的主要病理表现是半热、里热、里虚,内服处方为小柴胡加石膏汤,加鸡内金、焦山楂、炒麦芽顾乎患儿脾胃。
考虑其瘙痒剧烈,同时给予中药外洗加强清热止痒作用。
二诊与三诊:患儿病情明显好转,里热程度明显减轻,内服处方去石膏,以小柴胡汤善后。
本医案相关方证回顾:小柴胡加石膏汤:
胡老:
我们在临床上常遇到这种情形,表证还存在,也还怕冷,怕风,可是少阳病相当地明显,尤其胸胁苦满,这是少阳病的部位,那么他又渴,手足也热,或者身热,这里头也热了,里盛也有了,那么这时候我们要用就用小柴胡加石膏最好了。
如果这个病是相当的厉害,它还往里头传,但是无论在表也好,在半表半里也好,如果治疗得当,都使着病逐步减轻,但是不一定在这时候好,尤其真正伤寒病,它还要往里传,大概都在白虎汤这个阶段,渴者属阳明。吃完小柴汤,那么这一切的证没有了, 但是它转成渴了,渴就是胃有热了,这就变成阳明病了,这个阳明病就是所谓白虎汤证了。
在临床上这个时候常常就是小柴胡加石膏证最多,也是渴,同时柴胡证不罢,我们就用小柴胡加石膏就行了,这个方子是经常用的。
附:石膏 《中国药典》: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 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 气微,味淡。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15~60g,先煎。
|
特别声明:
1、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2、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3、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