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医案(二)——王小艳
主诉:面部起红色丘疹、囊肿伴脓头2年。
病史:2年前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囊肿伴脓头,瘙痒不明显,轻度疼痛,多次于外院诊治(具体不详),病情可好转,但反复发作。
既往史:既往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刻症:面部密集分布大小不等红斑、丘疹、囊肿样物,部分伴脓头,可见大量色素沉着、凹陷性瘢痕。情绪容易烦躁,双足部出汗多、发凉,口中和,不耐凉食,无咳嗽、咳痰,无头痛头晕,眠可,大便一日一次,稍偏稀,小便正常。舌淡尖红,苔薄,脉弦细。
中医诊断:粉刺
西医诊断:痤疮
辨六经:少阳太阳太阴
辨方证:柴胡桂枝汤合理中汤
处 方:
柴胡9g 黄芩9g 桂枝9g 麸炒白术12g 党参6g 干姜6g 白芍9g 姜半夏9g 桑白皮9g 枇杷叶9g 炙甘草6g 生姜3片(自备) 大枣 3个(自备)
7副 水煎服 日一副 +火针局部治疗。
二诊:2022-11-15
原皮疹部分消退,少许新发皮疹,情绪好转,双足出汗多、仍发凉,较前略好转,不耐凉食。眠可,二便调。
舌脉同上。
效不更方,上方继用。
三诊:2022-11-25
原皮疹大部分消退,偶有少许新发皮疹。情绪可,双足发凉、出汗多较前好转,不耐凉食好转。眠可,二便调。舌脉同上。
调方如下:去掉桑白皮、枇杷叶,余同前。7副 水煎服 日一副。
四诊:2022-12-13
散在少许新发红色丘疹,伴脓头,可见大量色素沉着、凹陷性瘢痕。情绪可,双足发凉、出汗多较前好转,不耐凉食好转,偶有轻度腹胀。眠可,二便调。
调方如下: 上方加赤芍9g、玄参9g 、浙贝母9g、焦山楂9g
7副 水煎服 日一副
五诊:2022-12-31
偶有个别新发皮疹,上方7副继服。
嘱其保证睡眠,如无明显反复,暂停治疗。
2024.1.6 家长带小儿子就诊,诉哥哥痤疮未再反复
复 盘 医 案:
首诊辨六经考虑为太阳少阳太阴。
现在按照全面辨证体系分析如下:
表虚:双足发凉、出汗多;
里虚寒:不耐凉食,双足发凉,大便偏稀,脉细;
半热:情绪烦躁,舌尖红,脉弦;
辨方证为柴胡桂枝汤合理中汤(也可以理解为小柴胡汤合桂枝人参汤)。
二诊、三诊皮疹明显好转,四诊、五诊新发皮疹极少,主要以痘印、痘坑为主,处方加强了祛瘀散结的力量。
最后患者不只皮肤症状好转,情绪、双足发凉、出汗多等不适均明显好转。
本医案相关方证回顾:
柴胡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 《伤寒论》
小儿感冒常有此种情况。
还有比如小孩子盗汗,就是刚睡着觉的时候出一阵汗,而且有的时候很多,把头发都出的湿漉漉的,多半都是柴胡桂枝汤证。当然还要去辨证。
治更年期综合征用小柴胡汤合桂枝汤的机会比较多,这是别人的经验。
现四逆散证,用桂枝汤合上四逆散去治也没问题;现大柴胡汤证,用大柴胡汤合上桂枝汤也没问题;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上桂枝汤同样能治。
只要他现这个方证,咱们没必要去拘泥他这个经验。
这个方剂,我们不要单纯地把它看做就是两个方剂合到一块,或者说是治这两个方证同时发生的这一类的疾病。
不要把它放到这么浅的位置上去认识,再稍微高一点的认识。
你一旦遇到两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同时发作的时候,应该怎么治呢?
这是一个示范,可以举一反三,而且同时这里边还蕴含了经方的治疗原则。
太阳病是可以发汗解表的,但是一旦有了少阳病的存在,就不能单纯用发汗剂了,必须太阳和少阳同时来治疗。
疾病的主要矛盾随之发生变化,由以太阳病为主要矛盾,一下子转为以少阳病为主要矛盾。
假设要再见到阴证,这两个都可以不治,而先要去治阴证。
理中丸(汤):
吐利头痛发热、霍乱·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6)-----《伤寒论》
有的时候是吴茱萸汤证,吴茱萸汤也喜唾,但那个喜唾,胃的毛病较重,总是要有恶心,起码是恶心,甚至于头晕,胃水饮多,那就是吴茱萸汤证,也有吐粘沫、头痛或头晕或胃疼,也是温中去饮,影响到头部。
理中汤不影响头部,但是心下痞硬,胃特别虚。
人参健胃治心下痞硬;干姜温中治呕,所以我们说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常治呕证;白术祛水利尿,温性,胃有停水我们多用白术。
现在我们用的术,一般用的是苍术,古人苍术、白术是不分的,后世分开了,古人说的白术就是苍术。
临床上我认为苍术就比白术好,白术这个药有些燥,不如苍术。
比如小儿多涎,看看孩子舌质、舌苔啊,比较容易确定他的寒热倾向,凡是属于里虚寒性的,用这个方剂的机会就比较多。
不管什么途径给药吧,用了以后效果比较好,而且孩子还会愿意吃东西。
再比如有一些皮肤病像粉刺或麻疹,为什么会用到纯治里证的这种方剂呢?
这就是大家学习过程中我经常强调:经方当中的里证,并不是指的具体的病变就集中在消化道内,只是跟消化道内的病变关系比较密切,而是他以那些症状反应为主要。
假设一个粉刺患者,现在年轻人这种情况很多,大便不成形,吃了凉东西就拉肚子,让他吃理中汤,吃下去几天就好。但是要如果说没有这种情况,让他吃半个月理中汤也不管用。
所以这实际上都是经方的精神,就是方证相应。
理中丸方证与吴茱萸汤证在病理上是完全相同的,都属于里虚寒证,又有停饮。
如果说都是里虚寒,又没有明显的其他症状,只是不太愿意吃凉东西,吃了凉东西不舒服,吴茱萸汤和理中丸选哪一个方子呢?
就是看他的食欲,平时不发病的时候,如果食欲很好,十有八九是吴茱萸汤证;如果食欲不好,多半是理中丸证。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吴茱萸汤证有一个特点,就是胃酸过多,烧心反酸嘛,胃酸多了以后就消谷饮食,消化功能就会比较好一些,就容易饿。
理中丸胃部的不适程度往往也不如吴茱萸汤证那么重。吴茱萸汤证是烦躁欲死啊,很难受。
这两个方剂之间没有替代关系。理中丸治不了吴茱萸汤那种头痛、头晕。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经方的病理辨证体系,是通过症状反应来辨析病理状态,再在这种病理状态基础上,还需要在相应的这一个病理范围之内,进一步地辨具体的方剂的适应证,也就是说辨方证。
特别声明:
1、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2、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3、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