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症状反应系列--头项强痛 (整理小组名单:张总辉、耿尊恩、贺光明)
导读:“头项强痛”,用今天的话就是头部和后颈部僵直,疼痛不适。那临床上是否一看见头项强痛就一定是表证,或者一定是葛根证呢?本文带大家从症状表现的轻重程度、症状合并其他病理因素、无表证但有头项强痛几个方面梳理一下。
《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文后世都把它叫做是“提纲”,实际上就是太阳病的基本的特征。
“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类的疾病,就是最浅表的疾病,以这种症状反应出来的病理状态, 就把它界定为“表证”,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
下面从三条线来梳理一下“头项强痛”这个症状在经方体系里面的情况。
第一条线:从症状表现的状态由轻到重,暂时分为四类。
第13 条:大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病理:阳性表虚证)
第35 条:大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病理:阳性表实证)
《金匮要略》涉及条文: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病理:阳性表实证)
(4)最重:“卒口噤、头痛、背弓反张”的痉病。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病理:表虚、水虚)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xiechi),可与大承气汤。
(病理:里热、里实)
第二条线:从合并了其他病理因素来说,暂时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表证同时还有里饮证。
涉及条文:
第28 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 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病理:表虚、水实)
第二种情况:三阳合病
第三种情况:三阳合病加停饮
涉及条文:
第98 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黄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
(病理:表虚、半热、里虚、里热、水实)
第四种情况:太阳与少阳并病
第171 条:大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病理:表虚、半热、里虚、里热、里实)
第 6 条 :太阳病, 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分析小结
1、《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条文中出现描述“头项强痛”的字眼有:头项强痛、颈项强、颈项强急、项背强几几、身体强、几几然、欲作刚痉、背 弓反张等
2、涉及到的方证:桂枝汤、麻黄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葛根汤、栝蒌桂枝汤、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合上茵陈五苓散、白虎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
3、导致头项强痛的方证及病理:
(1)阳性表证:(李老师说)人想要出汗,在出汗以前,它血管要扩张,大量的体液他往外来,这个时候呢,脉就浮了。而这个要发汗,人要想出汗那,都在上体部,上体部面大嘛。那么这种情形,就把体液大量输送到上体部来了,所以脉也浮了,尤其上边更厉害,头项强痛。治疗:无汗用麻黄汤,汗出恶风用桂枝汤。
(2)阳性表证加项背强几几:在表证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项背强几几的症状 , 治疗:无汗恶风用葛根汤;汗出恶风用桂枝加葛根汤。
(3)三阳合病:颈项强原因是太阳少阳合病。治疗:按照经方治疗原则方用小柴胡汤。
(4)三阳合病加停饮:颈项强原因还是太阳少阳合病,(李老师说)这个条文论述的是有湿的情况下,或者说有湿热的情况下,单独用小柴胡汤治疗不合适,不宜用小柴胡汤治疗。如果我们遇到这一类的情况,大家看看这个论述,恐怕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小柴胡汤合上茵陈五苓散这一类的方证。
(5)表虚水虚证:桂枝汤证基础上出现了肌肉组织枯燥治疗:方用栝蒌桂枝汤
(6)阳明里热里实证:里热盛,津液枯燥,热伤津液。治疗: (胡老)可与大承气汤,也可以调胃承气汤,以当时的情况来斟酌,看热的程度、实的程度怎么样,以斟酌用药,但非下不可,下可以救阴,救津液,热太厉害了。
特别声明:
1、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2、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3、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