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医案解析 >

刘某胃窦炎案——李冠杰

 

 2012 11 17  

姓名

 刘某

性别

 

年龄

 13

婚否

 

住址

 

电话

 

 

主诉

 胃窦炎

现代

诊断

胃窦炎

屡经中西医治疗不效,现在已有两个多月不能上学。

病史

 

刻诊

            

食欲

 可,食量偏多

例假

已来两三次,来时有少腹疼痛感,色偏暗,但无血块

睡眠

 

喜忘

 喜忘

大便

 日一行,有时两天一行,质可

孔窍

 

小便

 夜尿一两次

喜呕

 时有

汗出

 

心烦

 时有

寒热

 恶寒明显

欲寐

 

口干

 

无力

 

口苦

 

咳喘

 

食冷

 

手足

 

头痛

 易发作两太阳穴疼痛,甚则哭闹

胸胁

 

头晕

 常有

四肢

 

 

 

他证

 两胁下痛,胀,吃饭后腹胀满,敲之有声,常两腿无力,但无抽筋。常有胃口及两胁疼痛感,右胁下疼痛明显。平时易饥饿,食后则胃中撑胀。有时不得不控制饮食量。

脉诊

 弦滑数尺沉

浮肿

 

舌诊

 舌淡嫩水滑,微有齿痕,苔薄白

皮肤

 

眼睑

 内侧色可

体温

 

面色

 

血压

 

他证

 

 

心下

 按之略有疼痛感,但没有明显的抵抗感,无气胀

肋下

 右肋下部有明显的压痛感

腹部

 

腋下

 

两乳

 

少腹

 

他证

 

 

处方

 四逆散

63克。日二服,次2.5克左右。症状缓解后改为1.5克左右。

复诊

12.11.18上午九点电话回访,昨天晚饭吃汉堡包一个后出现严重腹中胀满,后服上方,一个多少时后腹胀即得缓解,感觉舒服了,但是刻下仍有右胁下疼痛感,嘱:继续服药。

 

12.12.8来诊,近来胃已基本没有疼痛感,但是却出现了右后胁部疼痛,脉滑数尺偏沉,舌质淡红,苔白略厚,时有咳嗽,咳时或是吃饭时有恶心欲呕感,恶寒明显,但无往来寒热,大便日一行,质可。腿有明显的不安感,且有无力感,能食冷食,且想吃。无汗出,咽中如有痰状,吐之不出咽不下,食欲可,且偏多,夜尿一两次,小便可,心烦感也明显有所减,无口苦,胸胁满已基本无,腹诊:心下按之略有满感,腹直肌明显有紧张感,左少腹有压痛感。下眼睑内侧色偏淡。有时有头晕,记忆力不佳,但已较服药前有所好转。体重较服药前明显增加。

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

柴胡5芍药20枳实5甘草5当归5川芎5茯苓12苍术6泽泻12桂枝5桃仁5丹皮5

100克,日三服,自装胶囊,次三粒。

半夏厚朴汤

半夏16厚朴6茯苓8生姜10苏子4

46克。日二服,次2.5克左右。代茶。症状消失后即止服。

芍药甘草汤

芍药30甘草30

60克。日二服,次2.5克左右。代茶。(半夏厚朴汤证消失后再服本方)

 

12.12.14胃痛及胆囊炎的症状基本消失,但是仍有腿无力,腿乱,芍药甘草汤已服完,母亲前来取药。(此时患者已恢复上学)

芍药甘草汤

150克。日两服,次2.5克左右。代茶。

晚上来电话,下午给病人送药时得见,腿无力和不安感已明显减轻,胃痛的症状消失,从教学楼出来时是跑着出来的。13.1.3电话回访,已全愈,无任何不适感,药没有服完就自停服。

 

13.9.24来诊,近几天又出现胃中不适感。原因是食生葱后半夜里出现呕吐,第二天便出现腹泻,一天后服他药得愈。刻下胃痛,右胁下亦有疼痛感,后背有撑胀感,自诉胃胀。食欲可,且易饥,食量较多。大便可。小便夜尿一两次。量可。无抽筋现象,有头晕困倦的感觉。脉滑略迟偏弦尺脉沉弱。舌质淡红,有轻微齿痕,苔白略厚。腹诊:心下按之痛,腹直肌明显有紧张感且有压痛感。右胁下无明显压痛感。下眼睑内侧色轻微偏淡。例假中有小血块。血压64\108心率65

四逆散36合五苓散12

原方。日三服,次三至四粒胶囊。60

服上方后愈。

 

注:此患者患病时,正值由小学升初中的当口,在几千名考生中应考成绩为第一名,所以学校对其较为重视。但是恰此时发作胃痛,因腹痛严重而无法上学,屡经医院治疗不效,市医院诊断为胃窦炎,后转为中医治疗,也曾于多处就诊而无效,经同乡介绍来笔者处就诊。

从经方医学来看,此患者的病理并不特别复杂,其主要病理因素为半表半里的虚热证和里实与血虚,虽然同时还有轻微的血瘀(血实),气滞(气实)与停饮(水实)但所占比重都较小,总体表现为机能偏于亢奋的阳性证,其病理构成如下:

本患者的半表半里证是比较明显的,如脉弦,心烦,偏食,头两侧疼痛等,此时的手足凉也可视为半表半里证。而且辨证的关键点在于有无里实,因其大便初诊时为日一行,有时还日两行,所以常会被误认为无里实。但是能食易饥,且食量偏大,食后腹满,心下按之痛,皆为里实之征。但从其大便的情况看,虽有里实而不可下,此正为胡老所述“大柴胡汤证而不可下者”之四逆散证。两腿无力,腹痛严重则为血虚拘挛之芍药甘草汤证,亦为四逆散的治疗范畴。但从其后的病情变化看,如果初诊时在四逆散的基础上再合上芍药甘草则更为贴切,这实际就是一个对“挟杂证”所占比例的判断准确与否的问题。

本案在治疗的过程中还一个小插曲。一诊后,因腹痛基本消失,笔者便建议其可以正常上学了,余下的两腿稍有无力的症状可再服药治疗。2012128日其母亲便送其到学校,但是于学校门前下车后竟然因两腿无力而无法自行走动,以至于未能走进学校的大门。因之前只有在笔者处的治疗有效,所以便打电话来告知,笔者要求其母亲速打车来笔者处就诊,而其母亲则将信将疑的问了一句:“去你那儿?”。其中明显有质疑之意,必是觉得此种急证中医能治吗?但终因有前车之鉴而抱一试的心态答应前来就诊,在其起身前来之时,我这里就已将五克芍药甘草汤冲泡备用,待其来到时药温已基本适宜服用了。此时的患者需要由人搀扶方能行走,服药后便平卧并做简单的腿部按摩。半小时后要求下床试行,已能完全能自主步行。嘱其下午即可安心去上学了,并对证予相应的方药。其后便是1214日的病历中所记录的情况。于此处可充分体悟到经方对证后之神奇疗效,同时也能看出笔者所用的小剂量免煎中药之便捷。

                   

 

 

 

 

 

特别声明:
1、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2、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3、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联系我们

微信号:sishisuinanian

经方医学公众号
14:16 202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