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经方药物饮片和粉剂的储存与养护——叶明舟
一、引发中药变质的常见因素
(1)水分:水分过高,饮片就会发生虫蛀,霉烂,潮解,软化,粘连等;若水分过低,饮片又会发生风化,走味,泛油,干裂,脆化等现象。
(2)淀粉:含淀粉较多的饮片,易吸水,当表面水分增加时,使霉菌,虫卵易于寄生繁殖,同时淀粉又可作为营养食料,因此易虫蛀,霉变。
(3)粘液质:粘液质遇水后会膨胀发热,既易于发酵,又是微生物,虫卵的营养食料,极易发霉,生虫。
(4)油脂:种子果实类,动物类含油脂品种较多,受空气、日光、湿气的影响易渐生异味。
(5)挥发油:大多数饮片都具有不同的浓郁气味,在2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便会逐渐挥发。长期与空气接触,随着油分的挥发,其气味也会随之减弱。
(6)色素:一般花类饮片都含有不同的色素,但有些色素很不稳定,易受日光、空气等影响而遭到破坏,受潮后也易发霉变色。
(7)温度:多数饮片在25℃以下较稳定;温度升高,饮片易生虫,霉变;在35℃以上,长霉,泛油,粘结,酸败现象严重。
(8)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比较稳定,相对湿度在75%,温度在30度以上,饮片本身含水量增加,导致霉变发生。
(9)日光:使中药饮片变色,气味散失,挥发,泛油,风化。
(10)空气:空气中含氮,氧,氢,臭氧,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这些可使药物变异,氧化,分解,变质,更易泛油,虫蛀,霉变等。
(11)霉菌:室温一般在20-35度,相对湿度75%以上霉菌发育滋长,使药物发生霉变,腐烂,变质而失效。
(12)害虫:温度在18-35度,饮片含水量达13%以上,空气湿度在70%以上时,虫害繁殖生长,饮片最易被虫蛀。
(13)贮藏时间:贮存时间过长,有些中药饮片会发生质变,会出现品质降低,甚至失效。
二、中药饮片常见变质类型及养护保管方法
是指饮片生虫并被成虫蛀蚀的现象。轻则蛀成孔洞,严重的被蛀空成粉末状。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是有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营养,故含上述成分较多的饮片最易生虫。
易生虫饮片:党参,人参,当归,独活,白芷,防风,板蓝根,生地,泽泻,全瓜蒌,枸杞子,桑椹,龙眼肉,莲子心,薏苡仁,杏仁,桑白皮,鸡内金,菊花,金银花,凌霄花,北沙参,防己,莪术,贝母,佛手,陈皮,酸枣仁,红花,蒲黄,蝉蜕,广地龙,甘草,黄芪,山药,天花粉,桔梗,猪苓,茯苓,水蛭,僵蚕,蜈蚣,乌药,丹参,何首乌,赤芍,苦参,延胡索,升麻,大黄,肉豆蔻,淡豆豉,柴胡,地榆。
易生虫饮片的养护与保管方法: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密封,冷藏,对抗等。
二、发霉
是指饮片受潮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引发寄生在其表面或内部的霉菌大量繁殖,导致发毒现象。
特别是夏季炎热,潮湿,饮片最易发毒。开始时可见许多白色毛状,线状,网状物或斑点,继而萌发成黄色或绿色的菌丝。
这些菌逐渐分泌一种酵素,溶蚀饮片组织,使很多有机物分解,饮片腐烂变质,气味走失,而且有效成分也遭到很大的破坏,以致不能药用。
易发霉饮片:天门冬,怀牛膝,独活,玉竹,黄精,白果,全瓜蒌,山萸肉,莲子心,枸杞子,马齿苋,大青叶,桑叶,白鲜皮,人参,党参,当归,知母,紫苑,菊花,金银花,白及,地龙,蜈蚣,甘草,葛根,芡实,薏苡仁,栀子。
三、泛油
是指因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在受热,受潮或贮藏保管不善时其表面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
易泛油饮片:独活,火麻仁,核桃仁,当归,怀牛膝,木香,龙眼肉,桔核,杏仁,前胡,川芎,白术,苍术。
易发霉,泛油饮片的养护与保管方法:①控制饮片水份,含水份过多的饮片容易发霉;②采用通风,吸潮,晾晒,开袋敞晾,密封等方法,防止其发霉或受热泛油;③对发霉初起饮片应及时救护处理。
四、变色
是指饮片的色泽起了变化,如由浅变深或由鲜变暗等。饮片变色,是由于所含色素受到外界影响(如酶作用,发热,霉变等)使饮片失去了其原有的色泽,从而使不少中药变质失效,不能再供药用。
易变色饮片:佛手,麻黄,菊花,白梅花,玫瑰花,款冬花,红花,金银花,佛手,通草,麻黄,白芷,山药,天花粉。
五、气味散失
是指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日久气味散失或变淡薄。
易失去气味饮片:沉香,川芎,藿香,香薷,紫苏,薄荷,佩兰,荆芥,细辛,肉桂,花椒,玫瑰花,吴茱萸,丁香,檀香,厚朴,独活,当归。
易变色,气味易散失饮片的养护与保管方法:
①控制含水量;
②忌用硫磺熏蒸,硫磺熏蒸可致饮片变色,变味;
③如果饮片本身的含水量及室内温湿度正常,则不宜过多通风避免露天存放及长时间贮存,还应防止日光照射,不应与易吸潮,含水量较大及易生虫的饮片放在一起,以防止受潮和感染虫害,更不要与有特殊气味的饮片混放在一起,以免窜味而影响饮片的质量。
六、风化
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无机盐类药物,经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变为非结晶状的无水物质,从而变为粉未状,其质量和药性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易风化饮片:白矾,芒硝。
七、软化融化
是指有些固体饮片,遇热发黏而粘结在一起,使原来形态发生改变的现象。
易软化融化类:乳香,没药。
易溶化,易升华,和易潮解饮片的养护:
①防潮湿,保持室内干燥阴凉;
②盛装易融化,易升华的中药饮片,均应选用坚实的容器,并要求分装严密,不使通风。
八、升华
是指某些固体饮片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使饮片日渐消缩,甚者最终消失的现像。
易升华饮片:冰片。
九、潮解
是指固体饮片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表面逐渐湿润并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潮解使得饮片功效降低,并难以贮藏。
易潮解饮片:芒硝,全蝎,海藻,昆布。
易潮解,风化饮片的养护与保管方法:
①与温湿度高低及季节有密切的关系;
②春秋冬季不可过多通风,夏季则不可过于潮湿;
③内包装应严封,包装物以能防潮不通风为宜;
④其中易潮解,风化的中饮片,应与其他中饮片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
三、具体养护方法操作技术要点
搞好中药与室内的清洁卫生是一切防治工作的基础,是中药养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搞好清洁卫生,可以切断害虫感染途径,恶化害虫的生活条件,是防止害虫侵入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它是一项积极主动的防治措施,也是配合其他防治方法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通风法
在晴天无雾及室外相对湿度低时开窗开门通风,或开启通风设备。如不考虑室内外温湿度情况,盲目通风则反而会使药物返潮,产生不良后果。
3、干燥法
选择一定的容器,放入适量的生石灰(石灰约占灰缸高度的1/5~16为宜),用薄木板隔开,上放置药物,以吸收药物的水分,保持其经常干燥。
常采用的干燥剂有:
(1)生石灰块(又名氧化钙),其吸潮率可达20%-25%。生石灰吸潮后变成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时会放出水分,故应经常撤换,以保证饮片的干燥。
(2)无水氯化钙,是一种白色无定形的固体,呈粒状,块状或粉状。吸潮率可达100%-120%。氯化钙吸潮后即溶化成液体,将其溶化物放在搪瓷盆内加热,待水分蒸发,仍能恢复固体块状,可重复使用。
对于质地娇嫩,容易走油,溢糖而发霉虫蛀,回潮后不宜采用曝晒或烘干的饮片品种可采用干燥法。
4、加热烘干法
采用烘箱,干燥机等加热增温,驱除水分的方法称加热烘干法。对于水分过高而又不能曝晒的饮片,或者因为阴雨连绵,无法利用日光曝晒法时,可采用此法。
使用此法时,要注意温度及时间的调节。
5、摊晾法
摊晾法也称阴干法,即将饮片置于室内或阴凉处,使其借温热空气的流动,吹去水分而干燥,适用于芳香性叶,花,果皮等类饮片。
这些饮片若用曝晒法会使其挥发油损失,或引起质地脆裂,走油,变色等。
6、曝晒法
曝晒也称为阳干法,是利用太阳光的热能使饮片散发水分而干燥,同时利用其紫外光杀死霉菌及虫卵,因此曝晒可达到防霉,治虫的双重目的。
直射阳光的温度有时50℃左右,凡曝晒不会影响其质量的饮片,均可在阳光下直晒。
但要随时注意饮片本身水分是否已降至所需要求,否则过干会引起饮片的脆裂,并增加损耗率。
叶类,花类不可曝晒。
7、低温养护法
采用低温(2-10℃之间)贮存中药的方法称为冷藏养护法。此法有效防止不宜烘、晒饮片发生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
有些贵重中药多采用冷藏养护法。
注意进入冷库的饮片含水量,必须控制在安全水分范围内,最好是密封,以防湿气入侵。
8、容器密封贮藏法
适用于量少,细贵,易变质的中药品种。一般采用罐,瓶,柜等容器,密封或密闭贮存。
铝制品由于有反辐射热的作用,能隔热,适宜于高温易发生质变的饮片贮藏;
玻璃和塑料容器,由于不能避光,不能用于易变色饮片的贮藏。
容器要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无漏孔,清洁干燥,放入饮片后要立即封口,并用适当的方法密封。
如取用容器中密闭的饮片后,要立即密封,以防吸潮引起变质。
四、小结
特别声明:
1、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2、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3、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