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方散剂 >

药物方剂的研究

药物方剂的研究

(编者按:此标题原无,据胡老在上焦篇第四条的按语补入,后面“药物应用”“方剂研究”的标题亦据内容补。“药物应用”中原本在胡老论述前都有加“按”字,而在“方剂研究”部分中都无,但其实它也是对前文方剂的解释,故现统一在胡老论述之前依前改为或加上【胡希恕按】的标题。)

 

药物应用

(编者按:此篇引文部分经与原书一一对比,知道虽有一些为摘录,字句排列也略有差别,但不影响原意的理解,故基本不做校改。但引用的原书名因受当时条件限制,略有出入,出“编者按”修正。)

 

薄荷的医疗应用

《唐本草》:辛温,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之发汗,大解劳乏,亦堪生食。

【希恕按】由以上说明,则本药为发汗解表药,而兼有健胃驱风等作用,惟此药辛芳俱烈,颇具刺激作用,试于舌则麻,涂于头面则发冷气,近目则流泪难开,均由刺激的所感甚明,后世以是谓为辛凉实非。

 

香薷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辛微温,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希恕按】由以上说明,则本药为香燥发散药,而有散湿逐水等作用,故利于霍乱腹痛吐下及水肿。暑天多湿,用代茶饮,为防中湿下利等患,亦有所取,然用于少湿多热之暑温证,实非所宜。

 

银花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甘寒,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

《本草纲目》: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廯,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观之,则本药有散热、解毒、消炎、消肿、利尿等作用,而有疗疮疡的功能。

 

桑叶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苦甘寒有小毒,除寒热、出汗。

《本草别录》:汁解蜈蚣毒。

《本草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观之,则本药为散热解毒药,而有驱风、祛痰、镇咳等作用。

 

大青叶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苦大寒、治时气头痛,大热,口疮。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消炎解热药,而有消肿解毒之作用。

 

 

 

 

丝瓜(丝瓜络)的医疗作用

《本草纲目》:甘平,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存性服,祛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肿疮肿,齿䘌,痘疹胎毒(时珍)。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有驱瘀、利尿、通便、解热、祛痰、消肿诸作用。

 

枇杷叶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苦平,主卒哕不止,下气,煮汁服。

《本草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水毒,疗脚气。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观之,则本药为解热利尿药,而有下气,止逆,镇咳等作用。

 

马勃的医疗作用

《本草纲目》:辛平,清肺,散血热,解毒。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散热解毒药,用于咽喉肿痛及诸恶疮甚良。

 

川楝子(即金铃子)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苦寒有小毒,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

【希恕按】由以上说明,则本药为有力的清热利尿药,兼有杀虫及治疥疮之作用。

 

萆薢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苦平,主腰脊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疗,热气。

《本草别录》:(上略)阴痿,失溺,老人五缓,关节老血。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则本药为强壮性通瘀利尿药,而有强腰脊,利骨节,除痿痹,治恶疮等作用。

 

牛蒡子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辛平,明目补中,除风伤。

《药性本草论》:研末浸酒,每日服三二盏,除诸风,去丹石毒,利腰脚,又,食前熟采三枚吞之,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本草纲目》:消斑疹毒。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明,则本药为解凝消炎解毒剂,而兼有驱瘀、祛风、利尿等作用甚明。

 

玄胡索(即延胡索)的医疗作用

《开宝本草》:辛温,破血,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诸血病,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煮酒或酒磨服。

【希恕按】由以上说明,则本药为解凝驱瘀药甚明。日人谓有解凝、去秽、发汗、利尿、通经之效。治心腹痛,疝痛,疏解子宫之凝血,痛月经,下血块,胞衣、死胎,能刷净胸肺之黏液而排出之;小儿虫证,以此末三分服之,虫即下;黄疸,疥癣,延胡索根末一钱,以适宜之饮液送下,温覆发汗而愈。

 

 

 

 

玄参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苦微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名目。

《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明,则本药为滋润解热药,而兼有强壮利尿,驱瘀等作用。

的医疗作用

 

丹参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热,益气,养血。

【希恕按】由以上说明,则本药为强壮性痛经药,而有解凝、驱瘀、除热等作用。

 

沙参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苦微寒,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希恕按】由以上说明,则本药为逐瘀行气药,而有解热解凝之作用,徐洄溪谓宜于血阻于肺者,实得经旨。

 

胡麻仁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

【希恕按】由以上说明,则本药为强壮滋养药,而有润肠通便作用。

 

枸杞子(根皮名地骨皮,作用大致同)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 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

寒暑。

《本草别录》: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强阴,利大小便。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明,则本药为强壮性利尿药,而有下气,解热,止渴及通便等作用。

 

肉苁蓉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

《本草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明,则本药为强壮滋润药,而有利尿通便作用,《神农本草经》谓主妇人症瘕,《本草别录》谓止痢,皆以其有滋润滑下之效。故津枯血燥,因为滋养血液固可,若虚寒泄泻,大非所宜,后世妄谓补肾兴阳,凡虚即投,殊谬。

 

苏木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甘咸平,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水煮五两,取浓汁服。

【希恕按】由以说,则本药为驱瘀药,以有收敛作用,多热而实者不可轻投,但有利于久痢证。

 

 

 

 

 

 

益母草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辛微温,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茎治瘾疹痒,可作欲汤。

《本草纲目》:活血破血,调经解毒(下略)。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明,则本药为强壮痛瘀药,而兼有利尿的作用。《荷兰药镜》谓有稀释、钻透、镇痉、强壮之效,于子宫诸病,心腹痛,心下牵胀,心悸,或黏液壅滞,妨碍胃之消化运动,致发挛急痛者,或致牵引拘挛者,以此作泡剂服饮俱有效,此可补古说之不足。

 

阿魏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编者按:应为《唐本草》):辛平,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癖气,下恶气,除邪鬼蛊毒。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除秽解毒药,而有解凝、降浊、杀虫等作用,日人谓本品镇痉、驱风、祛痰,宜用于歇斯底里,亦可作参考。

 

板蓝根(即马蓝)的医疗作用

《中药大词典》引《本草图经》:治妇人败血,连根焙捣下节,酒服一钱匕。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一种驱瘀药。

 

玉竹(即女萎,萎蕤)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黑干,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药性本草》: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而用之,良。

【希恕按】由上诸说明,则本药为滋润性强壮药,而有强心、利血脉、解热等作用。

 

三棱(即荆三棱)的医疗作用

《开宝本草》:苦平,主老癖癥瘕,积聚结块,产后恶血血结,通月水,坠胎,止痛利气。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结(编者按:应为“解”字)凝性驱瘀药,而有破气散结之作用,惟攻伐颇烈,胃虚而有实积者须戒用。

 

良姜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辛大温,主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本草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癖(下略)。

【希恕按】由上诸说明,则本药为温性健胃药,而有散寒逐湿,降冷逆,助消化等作用。

 

乳香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辛温,主风水毒肿,去恶气,伏尸,瘾疹痒毒。

《本草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产难,折伤。

【希恕按】由上诸说明,则本药有驱瘀、行气、镇痛、消肿、逐水、解毒诸作用,为外科要药。

 

没药的医疗作用

《开宝本草》:苦平,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之作用与乳香大略同,但本药有健胃祛痰之效,非乳香所及。

五灵脂的医疗作用

《开宝本草》: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血闭。

【希恕按】由以上说明,则本药为温性驱瘀药,而有散寒通经等作用。

 

两头尖(即鼠粪)的医疗作用

《本草纲目》:微寒无毒。煮服治伤寒劳复发热, 男子阴易腹痛,通女子月经,下死胎。研末服,治吹奶乳痈(中略)烧存性敷折伤、疔肿诸疮、猫犬伤。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有解热、解毒、解凝、驱瘀等作用。

 

姜黄的医疗作用

《唐本草》:辛苦,主心腹积聚,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倍于郁金。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下气驱瘀药,其功用颇似郁金,但郁金驱瘀作用不及本药,而本药之下气作用则较郁金为稍逊。

 

郁金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编者按:应为“《唐本草》”):辛苦温,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道(编者按:“道”字应是“血”字),金疮。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行气驱瘀甚明,但以辛香,则行气作用远胜于驱瘀。

 

香附子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甘微寒,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

《本草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肿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观之,则本药既为解郁通瘀镇痛药,同时亦为祛痰健胃消食药,惟辛香颇烈,不宜于气虚血少诸疾。

 

木香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辛温。主邪气,辟毒疫,强志,主淋露(下略)。

《本草别录》:消毒杀鬼精物,温疟蛊毒气。

【希恕按】本药为芳香健胃药,而有行气镇痛之作用,并由上说,则有杀虫杀菌之作用。

 

沉香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辛微温,主风水毒肿,去恶气。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有散风寒逐湿浊之作用,而芳香性温,故亦可刺激胃肠而促进消化,当更有健胃之作用。

 

丁香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编者按:应是《开宝本草》):辛温,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䘌(下略)。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芳香健胃药,而有驱风、逐湿、镇呕、宽胀、消肿、止泻等作用。

 

 

茴香的医疗作用

《本草图经》(编者按:此书应是李中梓《本草通玄》的别称):辛温,暖下焦,逐膀胱胃间冷气,调中进食,疗诸疝,腹痛吐泻,其形如柏实,裂成八瓣者,为大茴香,性热损目,不宜入食料,其形如麦粒者,为小茴香,性温宜入食料。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温性利尿药,有健胃,驱寒,镇痛等作用。

 

白蔻仁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编者按:应是《开宝本草》):辛大温,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温性芳香健胃药,而有温胃、消食、镇呕、下气诸作用。

 

降真香的医疗作用

《本草纲目》:辛温,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温性收敛药,而有止血,消肿,镇痛诸作用。

 

梅片(即冰片)的医疗作用

《别录》(编者按:应是《唐本草》):辛苦,微寒,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

【希恕按】本药辛香俱烈,谓为微寒可疑,以上主治,不外辛热散邪,芳香善走之效,日人实验结果,谓本药有镇静或麻痹之效,试之于温血动物,则反射功能减退,心脏及血管亦渐渐麻痹,因是而血压大为沉降,终至于死亡,由此说明,则外用可使局部炎性充血消散,故利于咽喉眼科外治之用。

 

麝香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辛温,辟恶气,杀鬼精物,去三虫蛊毒,温疟,惊痫。(下略)

《本草别录》:疗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胀疾痞满(中略),妇人产难堕胎,(下略)。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观之,则本药为芳香行气驱瘀药,而有通窍、下气、驱风、镇惊、杀虫、解毒诸作用,惟芳香剧烈,破气殊甚,故不宜于虚入。

 

石硫黄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 酸温,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下略)。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疮疡要药,有驱瘀、杀虫、杀菌等作用。

 

琥珀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甘平,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收敛镇药,而有消瘀、消炎、利尿诸作用。

 

玳瑁的医疗作用

《本草纲目》:甘寒,解痘毒,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寒性解毒药,而有消炎、除热、镇静等作用。

 

 

 

朱砂(辰砂,丹砂)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甘微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收敛性镇痉镇静药,惟遇火则生水银,服之伤人,须知。

 

慈石(即磁石)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

《本草纲目》:明目聪耳,止金疮血。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明,则本药为收敛性强壮药,而有镇冲气,驱湿气、除热、止血等作用。

 

金箔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辛平,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成仙。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收敛性镇静药,有解热解毒等作用,惟考此品重坠,内服伤人,上说乃出于丹士道家之流,不可轻用。

 

珍珠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咸甘寒,镇心点目,去肤翳除膜,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棉裹塞耳主聋。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清热解毒药,而有和血、解凝、镇静、明目等作用。

 

鹿茸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甘温,溺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本草别录》: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数利,泄精,溺血,破瘀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安胎下气(下略)。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则本药为温性强壮药,而有驱瘀、利尿、消肿、补虚、坚筋骨等作用。

 

羚羊角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咸寒。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魅不祥,安心气。

《本草别录》: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湿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起阴益气,利丈夫。

【希恕按】由以上说明,则本药为强壮性滋润解热药,而有镇静、镇痉、驱瘀、驱湿等作用。

 

犀角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苦寒,主百毒蛊疰,邪鬼障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久服轻身。

《本草别录》:治伤寒,温疫,头痛,寒热诸毒气,令人骏健。

【希恕按】由以上说明,则本药为强壮性解热解毒药,而有兴奋中枢神经及强心之作用。

 

 

 

牛黄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苦平有小毒,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除邪逐鬼。

《本草别录》: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坠胎,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明,则本药为有力之解热镇痉药,而有镇静、解毒等作用。

 

龟板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咸平。主漏下赤下,破癥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久服轻身不饥。

【希恕按】由以上说明,则本药为强壮性驱瘀药,而兼有解凝、逐湿等作用。

 

僵蚕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咸辛平,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黑干 ,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痒病。

《本草别录》:女子崩中赤白,产后腹痛,灭诸疮瘢痕。为末,封丁肿拔根极效。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则本药为解热消炎药,而兼有驱瘀、消肿、解毒、镇静、镇痉等作用。

 

水仙根的医疗作用

《本草纲目》:苦微辛滑寒,主痈肿及鱼骨鲠。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消炎解毒药,于痈肿拔毒外出有良效。

 

藕实茎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甘平,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

《本草纲目》: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明,则本药为收敛性强壮药,而有健胃、调经、利湿、止血、止痢、益气等作用。

 

荷叶的医疗作用

《本草纲目》:苦平,生发元气,补助脾胃,涩精液,散瘀血,消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收敛性滋养药,与藕实茎的作用无大差异。

 

白扁豆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甘微温,主和中下气。

《本草纲目》:扁豆花:治崩带,作馄饨食,治泄痢,擂水饮,解中一切药毒,功同扁豆。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明,则本药为温性健胃药,而有解毒及利湿之作用。

 

西瓜皮的医疗作用

《中药大词典》:甘凉,清热解暑。

【希恕按】本品利尿解热,上说可从。

 

 

绿豆皮的医疗作用

《中药大词典》(引《本草纲目》):甘寒,解热毒,退目翳。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清热解毒药。

 

荸荠的医疗作用

《食疗本草》:甘微寒,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消黄疸。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清热解毒药,兼有除湿消积等作用。

 

的医疗作用

《食疗本草》(编者按:应是《唐本草》):甘微酸寒,主热嗽,止渴,切片贴汤火伤,止痛不烂。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清凉解热药,而有止渴镇咳等作用。

 

莲子心的医疗作用

《本草纲目》:苦寒,清心去热。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清火解热药。

 

钩藤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甘微寒,主治小儿惊痫,十二惊痫。

《药性本草》:主小儿惊啼瘛疭,热壅,客忤胎风。

【希恕按】由以上诸说明,则本药为除热驱风药,而有镇痉、镇静等作用。

 

夏枯草的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苦寒,主寒热瘰疬 ,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身轻。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解热驱瘀药,而有消炎、解凝、消肿、驱湿及治疮之作用。

 

藿香的医疗作用

《本草别录》:辛甘温,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

【希恕按】由上说,则本药为芳香健胃药,而有驱湿、止呕、解秽、镇痛诸作用。

 

 

 

 

 

 

 

 

 

 

 

 

 

 

 

方剂研究

一、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黄芩黄连方的研究

(编者按:此标题原缺失,据文意补。上文“藿香的医疗应用”一段至下文“集”字之间,共少97及98两页,观下文,5个方剂的论述约占一页,两页正好缺失了10个方剂的论述,据此猜测,“药物应用”部分可能没有缺失。)

连翘(一两) 薄荷(三钱) 马勃(四钱) 牛蒡子(六钱)

芥穗(三钱) 僵蚕(五钱) 元参(一两) 银花(一两) 板蓝根(五钱) 苦梗(一两) 甘草(五钱)

【胡希恕按】集诸清热散瘀解毒之品,合辛散发表药为方,用治温热毒肿,表不解者,固无不可,然如论中所述,发为本方证者甚少见,而为(小)柴胡汤加石膏证者反多,不可不知。

 

二、三黄二香散的研究(苦辛芳香法)

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生大黄(一两)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胡希恕按】三黄消炎以散肿,二香行瘀以定痛。阳性痈疮已开口者,用作外敷甚良。

 

三、清暑益气汤方的研究(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复法)

黄耆(一钱) 黄柏(一钱) 麦冬(一钱) 青皮(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升麻(三分) 当归(七分) 炙草(一钱) 神曲(一钱) 人参(一钱) 泽泻(一钱) 五味子(八分) 陈皮(一钱) 苍术(一钱五分) 葛根(三分)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

【胡希恕按】暑伤元气,在表不宜汗,湿伤中气,在里不宜泄,细考方药,亦不外仿仲师(小)柴胡汤,讲求清解为主,畏柴胡之升提,因代之以升麻、葛根;畏半夏之燥,因代之二皮,又佐以二术、泽泻以利湿,以黄柏易黄芩,亦取燥湿稍胜之意,合参、姜、栆、草,大似小柴胡汤义,又以伤则宜补,乃另取归、芪、麦冬、五味子为益气血而滋燥,加神曲助消磨以益脾胃,暑为湿阻,而热不退,邪因虚留,而病不解,此方为消息之用,亦有可取。

 

四、新加香薷饮方的研究(辛温复辛凉法)

香薷(二钱) 银花(三钱) 鲜扁豆花(三钱) 厚朴(二钱) 连翘(二钱)

【胡希恕按】以香薷发汗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扁豆花利湿,厚朴宽胀,此亦解热利湿解表之剂,然药少而用杂,非属正制。

 

五、生脉散方的研究(酸甘化阴法)

人参(三钱) 麦冬(不去心,二钱) 五味子(一钱)

【胡希恕按】补以人参,润以麦冬,敛以五味,汗多津伤,脉虚散大,以此救阴扶虚亦可。

 

六、清络饮方的研究(辛凉芳香法)

鲜荷叶边(二钱) 鲜银花(二钱) 西瓜翠衣(二钱) 鲜扁豆花(一枝) 丝瓜皮(二钱) 鲜竹叶心(二钱)

【胡希恕按】六物清热利湿祛痰安中,虽属平易清淡,而于微湿余热犹不了了时,以之消息而为调理之用,正是妙制。

 

 

七、小半夏加茯苓再加厚朴杏仁汤的研究(辛温淡法)

半夏(八钱) 茯苓块(六钱) 厚朴(三钱) 生姜(五钱) 杏仁(三钱)

【胡希恕按】有小半夏加茯苓汤证,而更喘满者,为此加味置处(编者按:似应为“处置”)亦可。

 

八、清营汤方的研究(咸寒苦甘法)

犀角(三钱) 生地(五钱) 元参(三钱) 竹叶心(一钱) 麦冬(三钱) 丹参(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银花(三钱) 连翘(连心用,二钱)

【胡希恕按】此即清宫汤的变局,去莲子心而增生地、丹参、银花、黄连,除凉血通瘀作用较胜外,余则无大差异。

 

九、清络饮加杏仁薏仁滑石汤方的研究

即于清络饮内加杏仁二钱、滑石末三钱、薏仁三钱,服法如前。

【胡希恕按】以杏仁解散于上,以薏苡滑石通利于下,湿行气畅,则清络饮乃能收其清肃邪热之功。

 

十、清营汤加钩藤丹皮羚羊角方的研究

【胡希恕按】钩藤羚羊角清热起阴而治痉,丹皮驱瘀以和血,合于清营汤中,以治因热致痫,而为痉厥之候者,颇属易知。

 

十一、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加杏仁滑石方的研究

即于银翘散内,去牛蒡子、元参,加杏仁六钱、飞滑石一两。

连翘(一两) 银花(一两) 苦桔梗(六钱) 薄荷(六钱)

竹叶(四钱) 生甘草(五钱) 芥穗(四钱) 淡豆豉(五钱) 牛蒡子(六钱)

【胡希恕按】此即银翘散原方去牛蒡子一味,而加利气之杏仁,与利尿之滑石,亦取表因里湿而不解,而益以散利之品,以达成里和表解之治。 

 

十二、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的研究

即于银翘散内,加生地六钱、丹皮四钱、赤芍四钱、麦冬六钱。

【胡希恕按】加此四物,不过兼为滋阴凉血散瘀之治,惟杂滋阴于发表药中,有失用药法度,不可取法,尤其阳气盛于表者,此方万不可投。

 

十三、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方的研究

即于银翘散内,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六钱、生石膏二两、黄芩五钱。  

【胡希恕按】银翘散去牛蒡子、芥穗,而加杏仁、石膏、黄芩之变制,于原方证热盛汗出喘嗽较甚时,或可为用,此颇具麻杏石甘汤意,而去热作用较胜于彼,施于暑温证,更为平安。

 

十四、加减生脉散的研究

人参(三钱) 麦冬(不去心,二钱) 五味子(一钱)

【胡希恕按】以沙参易人参,取其驱瘀行气之力,另加益血之生地,驱瘀之丹皮,合麦冬、五味之滋润收敛,共为养血活瘀强壮解热之治,虚羸少气,而脉虚热亢者,用此救阴抑燥亦可,但方药板滞,无足取法。

 

 

十五、三仁汤的研究

杏仁(五钱) 飞滑石(六钱) 白通草(二钱) 白蔻仁(二钱) 竹叶(二钱) 厚朴(二钱) 生薏仁(六钱) 半夏(五钱)

【胡希恕按】杏仁、竹叶、半夏,降浊于上,薏仁、滑石、通草,利尿于下,蔲仁、厚朴,消满于中,如是则三焦通畅,湿行热解,恶寒,身重痛及满闷等证不治均治矣,此亦和里解外之法,确是佳制。

 

十六、清宫汤去莲子麦冬加银花赤小豆皮方的研究

犀角(一钱) 连翘心(三钱) 元参心(二钱) 竹叶心(二钱) 银花(二钱) 赤小豆皮(三钱)

【胡希恕按】去麦冬、莲心之滋补,加银花、小豆之解热毒以行湿瘀,故有利于兼湿之治。

 

十七、银翘马勃散的研究(辛凉微苦法)

连翘(一两) 牛蒡子(六钱) 银花(五钱) 射干(三钱) 马勃(二钱)

【胡希恕按】连翘、牛蒡、银花,消炎以解毒,射干以破气结,马勃以治肿痛,亦简要之方。

 

十八、宣痹汤的研究(苦辛通法)

枇杷叶(二钱) 郁金(一钱五分) 射干(一钱) 白通草(一钱) 香豆豉(一钱五分)

【胡希恕按】枇杷、射干下气以制逆,郁金、香豆豉解郁行瘀,通草利湿下行,此亦用治湿阻气郁之方。

 

十九、千金苇茎汤加滑石杏仁汤的研究(辛淡法)

苇茎(五钱) 薏苡仁(五钱) 桃仁(二钱) 冬瓜仁(二钱) 滑石(三钱) 杏仁(三钱)

【胡希恕按】肺为湿所阻,为肿为痈,或喘促浊痰,皆可以苇茎汤治之。加滑石、杏仁利湿行气之品亦可,但只是湿温郁阻,而无脓血之候者,究属不甚合拍。

 

二十、桂枝姜附汤的研究

桂枝(六钱) 干姜(三钱) 白术(生,三钱) 熟附子(三钱)

【胡希恕按】此阴虚停饮之制剂,姜附起沉衰之阳气,桂枝、白术降冲气以利水,论谓治寒湿伤阳,经络拘束证,亦不如用真武汤较为妥当。

 

二十一、杏仁汤方的研究(苦辛寒法)

杏仁(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滑石(三钱) 桑叶(一钱五分) 茯苓块(三钱) 白蔻皮(八分) 梨皮(二钱)

【胡希恕按】杏仁合连翘、桑叶,宣肺气散热以解表,茯苓、滑石利尿以行湿,黄芩、蔻皮、梨皮,清里以和胃,此亦三杏(编者按:应是“仁”字)汤意,为湿阻热郁之治。

 

二十二、加减银翘散方的研究(辛凉兼芳香法)

连翘(十分) 银花(八分) 元参(五分) 麦冬(五分,不去心) 犀角(五分) 竹叶(三分)

【胡希恕按】连翘、银花、竹叶以解热,元参、麦冬以滋阴,更以犀角制热毒而安神明,此亦热盛津虚之制剂。

二十三、桑杏汤方的研究(辛凉法)

桑叶(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沙参(二钱) 象贝(一钱) 香豉(一钱) 栀皮(一钱) 梨皮(一钱)

【胡希恕按】桑、杏、沙、贝、梨,调气排痰兼清肺热,栀、豉已虚烦以清膈热,此亦清热治咳之套方。

 

二十四、沙参麦冬汤的研究(甘寒法)

沙参(三钱) 玉竹(二钱) 生甘草(一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 麦冬(三钱) 生扁豆(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

【胡希恕按】沙参、桑叶驱瘀阻以行气, 麦冬、玉竹、花粉,抑火逆以滋津,扁豆、甘草和胃以安中,此为治热咳津虚之方,乃由麦门冬汤套出。

 

二十五、翘荷汤的研究(辛凉法)

薄荷(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生甘草(一钱) 黑栀皮(一钱五分) 桔梗(二钱) 绿豆皮(二钱)

【胡希恕按】以桔梗、甘草合于解表清热药中,亦不过为风热咽痛之治,别无深义。

 

二十六、清燥救肺汤方的研究(辛凉甘润法)

石膏(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霜桑叶(三钱) 人参(七分) 杏仁(泥,七分) 胡麻仁(炒研,一钱) 阿胶(八分) 麦冬(不去心,二钱) 枇杷叶(去净毛,炙,六分)

【胡希恕按】此纯由竹叶石膏汤套出,以桑叶代竹叶,以枇杷叶、杏仁代半夏,以胡麻仁、阿胶代粳米,惟滋燥润导,下气镇咳,俱较胜于彼,故谓为清燥救肺。

 

二十七、杏苏散方的研究

苏叶 半夏 茯苓 前胡 苦桔梗 枳壳 生姜 大枣(去核) 橘皮 杏仁 甘草

【胡希恕按】此即小柴胡加橘皮桔梗汤与半夏厚朴汤合方之意,易厚朴为枳实、杏仁,并去人参,故偏于治咳。后世不明合方之义,乃有此不类之方,用于头痛,恶寒无汗之表证,亦不甚合拍。

 

二十八、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方的研究((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法)

桂枝 吴茱萸 黄芩 柴胡 人参 广木香 生姜 白芍 大枣(去核) 川楝子 小茴香 半夏 炙甘草

【胡希恕按】此即柴胡桂枝汤的加味,然芳香定痛,苦温通降,实后世方家之烂言,考所述证,亦无加此四物的必要。

 

二十九、化癥回生丹方方的研究

人参(六两) 安南桂(二两) 两头尖(二两) 麝香(二两) 片子姜黄(二两) 公丁香(三两) 川椒炭(二两) 虻虫(二两) 京三棱(二两) 蒲黄炭(一两) 藏红花(二两) 苏木(三两) 桃仁(三两) 苏子霜(二两) 五灵脂(二两) 降真香(二两) 干漆(二两) 当归尾(四两) 没药(二两) 白芍(四两) 杏仁(三两) 香附米(二两) 吴茱萸(二两) 元胡索(二两) 水蛭(二两) 阿魏(二两) 小茴香炭(三两) 川芎(二两) 乳香(二两) 良姜(二两) 艾炭(二两) 益母膏(八两) 熟地黄(四两) 鳖甲胶(一斤) 大黄(八两,共为细末,以高米醋一斤半,熬浓,晒干为末,再加醋熬,如是三次,晒干,末之)

【胡希恕按】集诸经驱瘀药,杂以温香攻补等品,谓为有制之师,实不敢信,因置而不论。

 

 

三十、复亨丹方的研究((苦温甘辛法)

倭硫黄(十分,按:倭硫黄者,石硫黄也,水土硫黄断不可用) 鹿茸(酒炙,八分) 枸杞子(六分) 人参(四分) 云茯苓(八分) 淡苁蓉(八分) 安南桂(四分) 全当归(酒浸,六分) 小茴香(六分,酒浸,与当归同炒黑) 川椒炭(三分) 萆薢(六分) 炙龟板(四分)

【胡希恕按】此虽药物较简,但亦杂而不纯,不释。

 

  

 

 

 

 

特别声明:
1、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2、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3、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联系我们

微信号:sishisuinanian

经方医学公众号
14:16 202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