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伤寒论 > 伤寒论讲稿 >

为何说孤证不辩?——《康平本讲稿》

为何说孤证不辩?

                         《康平本讲稿》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101)

“不必悉具”,少阳病的反应一般地都比较复杂,因为涉及的病变部位本身就比较复杂,只要有其中的主证存在,就可确定少阳病的存在,是这个意思。但是还应该包括另一层意思:就是确定有无少阳病存在,不需要四证俱全。这儿可以延伸,少阳证的四大主证与或然证其实并没有质的区别。为什么?四大主证“但见一证便是”,四大主证既不是单指的“往来寒热”,也不是单指的“胸胁苦满”,就是说这四大主证有一个,只要确定是少阳病的主证,就结了。为什么叫四大主证?条文里面写得很明白,把它做为典型的症状提出来了,后世把它叫四大主证。实际上,就是在少阳病里比那些或然证出现得频率高,实质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在实际临床中,真正的小柴胡汤证表现为四证俱全的,也非常少。

学完这一条后,也可以做一个延伸。经方辨证始终存在像这一条里说的这种规律。经方施治依据的是人体患病以后表现出来的症状反应,通过四诊和综合辨证之后,符合什么方剂的治疗范围,就把它称做什么方剂的适应证,在经方中简称方证。但是反过来说,具体到一个孤立的症状反应,任何一个孤立的、单独的症状反应,又都不能单独地做为确定方证的依据。

再换一下角度,假设把小柴胡汤证的主证和或然证都搜集全了,但是会凸显出另一个问题:所有的这些证绝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体上。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理论和临床实践存在着一个很深的矛盾。怎么去确定呢?一个单一的症状不能做为方证的依据,我想多找几个症状,在某一个具体病人身上又没有几个准确的证,病人得病不是按照书上去得的,这就是相互矛盾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也就是经方理论为了解决这种方证的整体表现不够稳定的特性,在经方里头还有一套完整的病理辨证体系,这套病理辨证体系反过来就可以指导临床,你再去辨证就是明明白白的

刚才大家听我说得比较抽像。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刚刚入经方之门的人,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盯在一个症状上。比如咳嗽这个症状在很多方证里都能出现,光是咳嗽不能确定或是表证还是半表半里证,大承气汤证还可能得大叶性肺炎呢!所以还得进一步地辨,那么,进一步怎么辨呢?咱们举一个例子, 比如面前有一个桂枝汤证患者,他同时又有食欲不振、精神欠佳这些的疑似“默默不欲饮食”的症状,但是这类的症状在桂枝汤证和小柴胡汤证均可出现,甚至桂枝汤证里还会有呕的症状,都可能出现这样的症状。这个饮食、精神欠佳的情况一旦真正属于小柴胡汤的话,再用桂枝汤治疗就是错误的治疗,就不对了,也治不好。那么,凡是懂经方的人马上想到一个问题:我得确定有没有小柴胡汤证。确定有没有小柴胡汤证就成了问题的关键了,如果确定不了,你用桂枝汤吧,要是确定了,就不能用桂枝汤了,最大可能也就是一个柴胡桂枝汤的问题。怎么确定呢?我们还要通过四诊,再去找还有没有别的症状。我现在和同学交流,经常说的一句话:你去找还有其他的证没有。“默默不欲饮食”在这个地方已经成了一个疑似证了,有存在少阳证的可能,要是没有少阳证,那可能就是一个桂枝汤证,桂枝汤五味药就行了。但是,一旦有少阳病的存在,整个疾病性质就变了。那么,咱们再去找还有没有别的少阳证,比如口苦、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啊;像脉象偏弦细,像舌象舌苔啊都可以,你再去重新审视四诊的这些资料,不管哪一类的症状,只要是再找到一个,那就比较确切了。那么,再根据少阳病和桂枝汤证所占的比重,最终可以确定一个方剂来治疗。

通过这些大家能看到,病理辨证体现在一开始怀疑有少阳病,从何怀疑啊?从症状怀疑的,疑似症状怀疑有少阳病。因为有少阳病整个疾病性质就变了,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整个的思路就是一个病理辨证的过程。下边再去找一些符合的具体症状,就是一个整体的辨析过程。在这儿,病理辨证就起到了一个方向指导的作用,这一点很重要。临床辨证当中,千万要注意这些事,特别是初临床的,比如不要轻易的认为有汗有热就是桂枝汤证,阳明病的白虎汤证完全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麻杏石甘汤证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你要再去找有没有确切的里热的情况,再去找有没有确切的表证的情况,然后才能解析开。

 

特别声明:
1、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2、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3、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联系我们

微信号:sishisuinanian

经方医学公众号
14:16 2022/8/15